精益生产组织运营

首 页 >> 精益生产

我国制造企业物流实行JIT运作的风险与对策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4-07-18
富士康科技集团JIT管理中心 易强


【摘要】在众多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当中,JIT作为核心业务模式成为独特的一道风景线,备受业界关注。JIT不仅帮助企业节省大量的库存空间和库存资金,同时也方便其协力厂商提前安排生产,增强弹性接单能力。JIT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日本,得到了制造企业的大力推广,而且作为一种彻底追求合理、灵活和高效的物流运作方式,早已经被应用于国外许多制造企业之中。然而,在国内这种运作方式却未得到广泛而有效的应用。为了推动专业化的行业物流发展,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中国制造企业物流运作模式面临管理的革新,更牵涉到文化层面的问题。本文在分析JIT外来风险和内生风险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我国制造业物流的运作策略,关键是转变观念,持续改善,依托信息网络平台开发企业自己的JIT物流模式。


【关键词】制造企业物流 JIT 运作模式


JIT的基本内涵


定义


JIT(JustInTime):译为准时生产,又译实时生产系统,简称JIT系统,指的是将必要的零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到生产线,并且只将所需要的零件、只以所需要的数量、只在正好需要的时间送到生产。理念的提出,是为了迎合消费需要变得多样化、个性化而建立的一种生产体系及为此生产体系服务的物流体系,以下要探讨的是JIT管理思想在物流控制中的应用,其基本原理和诸多方法,对制造业物流具有积极的意义。


特征


JIT的主要特征,首先,零库存。客户需要多少,就供应多少,不会产生库存积压,占用流动资金。其次,高效率。最大限度利用企业的员工、协力厂商与资产的固有能力,精简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管理中一切不产生附加值的工作。再次,持续改善。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形成一个积极改善的良好环境,当这一机制正常运作时,其中的每个成员都会产生积极参与和促进不断改善的愿望。制造业物流系统复杂,这是不争的事实,必须通过现代物流管理手段加强自身建设和提升系统效率,现代生产制造企业选择整体的物流操作模式时,可以根据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作出合理的选择。作为现阶段解决我国制造企业物流难题的新思路和方式之一的JIT运作模式,其具有普遍意义,可适用于当前我国任何类型的制造企业。


优势


降低库存,减少中间环节。JIT运作模式可使企业总的库存降低40%~85%,包括生产过程的在制品库存和成品库存在内的工厂空间的占用。JIT的实施,减少了货物储存量,使某些货物接近零库存,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减少了装卸搬运及装卸费用,提高了货物完好率;省去了车间库房,既减少了资材管理人员,又降低了管理费用。


通过生产批量小量化来降低库存。生产周期的降低与在制品库存之间常存在着较紧密的关系,大的生产批量导致库存增加,延长生产周期,极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在JIT模式中,产品生产分成小批量进行,在允许的情况下每批产品的数量应尽可能的减少。


精益生产,缩短制造时间。JIT的推行无不体现着精益的思想,把产品开发时间减至最小、缩短产品周期,新产品开发周期可缩减50%~70%;有效精简新产品开发、生产系统及企业其他部门所需人力资源,最低能减至大批量生产方式下的50%。在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消费需求的压力下,制造企业、协力厂商、物流配送中心及销售终端要调整自己的生产、供应与流通方式,将正确的商品以正确的数量在正确的时间送到正确的地点,这里的“正确”就是,既不多也不少,既不早也不晚,刚好按需要送货,彻底地追求生产的合理性和高效性,从而能够适应各种需求、灵活生产各种高质量产品。


准时供货,创造成本优势。运作JIT的最终目标是:“要货立即有货,不要货时零库存”。为保障企业生产线零库存和不停线,协力厂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交货,无论交货早晚都要受处罚。提早交货,生产现场没有地方储存;迟交货,生产线停产。协力厂商往往只有很短的时间来组织生产和发货,所以一项成功的JIT专案,能够帮助协力厂商快速解读客户企业的要货需求,并将其转换为指导生产作业的制造计划,保证车间及时、准确、有序地制造出合格产品发送给客户企业,变被动执行为主动迎接挑战,充分享受成本控制所带来的效益。在备货环节,企业通常会跟其协力厂商共享一个库存,打破以往按照预测,依靠大量库存备货来满足企业要求的模式,物料补货周期大大缩短,从而有效避免急料或断线带来的额外成本。交易双方采用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信息共享、管控信息流,帮助协力厂商实现整个物料管理的无纸化办公,快速、顺畅地完成物流的配送运作。


实现JIT交货,采取的是多品种少批量、短周期的生产方式,大大消除了库存,优化了生产物流,减少了浪费。其核心思想是,尽量减少物料在生产现场的停滞与搬运,让物料在生产流程上毫无阻碍地流动。但如果配送方式不讲究合理化,可能会增加运输成本,使整条“链”的效益不经济。JIT运作采用小批量、多批次的配送方式,但过于频繁,运输成本不减反增,所以企业物流采用JIT运作模式,要积极寻找集装机会,即把来自多个协力厂商或客户企业的小批量货物集中起来,作为一个运输单位进行运送,既保证按时交货,又节约运输成本,使得整个供应链成本及效率达到最优。


模式的国际经验借鉴


JIT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日本,至今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发展时间。在1953年由日本丰田公司的副总裁大野耐一提出,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实行的一种生产方式。JIT诞生在丰田公司,但它并不是仅适用于汽车生产。在一些发达国家,许多企业看到了JIT的好处。有一项对欧洲200家企业进行的研究表明,JIT管理对企业能力的改善包括:库存平均减少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70%;供货时间缩短50%;生产效率提高20%~50%;JIT的投资回收期也少于9个月。近年来,JIT不仅作为一种生产方式,也作为一种通用管理模式在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得到推广。同样,它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法对我国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实行JIT运作的企业外部环境


新技术经济条件推动JIT。如今的制造企业面临按时交货的巨大压力,能够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通常意味着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已不再是强势群体,不再像以往那样,不顾客户的需求,只按自己的意愿组织生产,实现销售,面对众多离散客户的大量个性化需求,谁能抢占先机满足他们,谁就将取得主动。在如此压力之下,高效的制造战略不仅成为必需,它甚至成了企业能否继续生存的关键,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准时制交货需求应运而生。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世界,计算机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它的价值和效率,响应更加敏捷和人性化,信息化已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现了纵向贯通、横向集成。新技术经济条件下,企业内在运作的可行性更强,再加上JIT自身的企业实践基础非常好,已在日本企业实施了几十年,现为国际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所采用。


制造业物流背后的政策支持。JIT模式的全面推行需要物流业本身及各方面的带动,整个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则离不开政策上的支持。现代化的物流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日本是物流大国,围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流通业,从国际海运到住宅配送,日本的物流无处不在。日本政府对物流业的发展极为重视,如地方政府提供共同配送的专用停车场地与建设经费的资助;警察署通过对路外交通标志线的调整,允许配送卡车在贸易店铺门前路边短时停放装卸货物;通过改造贸易设施,使许多大型贸易场所具备立体停车设施和短时存储商品的仓库等。日本政府还从本国国情出发,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用地进行了合理规划,并且以很低的价格将土地卖给相关企业,银行也向其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国外政府对本国物流发展给予政策扶持,一是加大投入,特别是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准时化配送提供便利环境;二是对制造业物流进行政策引导,如收费减免、投资优惠等,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实行JIT运作的企业内部因素


JIT合约及运行机制。近几十年来,全球众多跨国公司纷纷应用JIT管理,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如日本丰田、美国福特、IBM都曾成功地实施了JIT管理。因此,专家们认为,成功应用JIT管理是世界一流制造企业的标志之一。目前国际上对JIT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和差别,但从整体上看,都致力于完善其公司内部的JIT合约。从许多著名跨国公司对JIT合约的制定及实施情况来看,无论是日资企业还是美资企业,均设有专门的JIT管理部门,并且由于JIT的发展已经有较长的时间,对于JIT运作中出现的法律纠纷可以通过《JIT供货服务合约》、《采购主约》等相关合同制度来解决,JIT运行机制已相对完善。


JIT模式的业务创新。为了减少库存、加快库存的周转和缩短前置期,许多跨国公司采用JIT采购策略,其特点就是要求交货准时,通过实施JIT,厂商可获得满意的交货服务。这种采购方式,一般是由制造企业对其协力厂商下达月计划、准确的周订单,要求协力厂商根据制造企业的生产情况,实行日配送。目前,在中国实现JIT采购的物料还主要集中在仓储面积比较大、需求量大,且协力厂商工厂设在附近的通用物料。 
    
在物料采购环节,制造企业往往关心的是采购价格与准时交货,对于交货过程关心甚少,其实在采购的物流环节中存在大量可节约的隐性成本,同时这一过程也会对物料质量和供货及时性产生巨大影响。国外已有EMS(电子制造服务)企业尝试采用统一开行JIT BUS上门集拼协力厂商货物的方式,实现JIT交货,这一创新业务模式,除了给交易双方提供便捷外,还能创造规模经济。


我国制造企业实施JIT的风险分析


JIT潜在风险很多,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外来风险,譬如台风、地震、海啸等不可抗力所造成的JIT运作瘫痪;另一类是内生风险,主要由人为因素引起。


外来风险


在影响JIT的外来风险中,意外灾祸、经济周期、政策和距离这四个因素是相互平行的,而这四个因素在对JIT的影响之中存在着重叠和交叉。为了文章的分析,先做如下的假定:在考虑其中任意一个对JIT产生影响的因素时,其他的三个因素不变。虽然在实际运作中可能同时出现多个因素共同影响JIT的情形,但是在对每一个侧面单独分析之后所得到的结论仍然适用于一般的情形,只是在运用时将其综合起来考虑而已。


意外灾祸风险。主要表现为地质灾害、火灾、战争、政治动乱等,引起非常规性的破坏,从而影响到企业物流JIT运作,使制造企业生产过程受阻或中断,使生产经营过程遭受损失,既定的经营目标、财务目标无法实现等。


经济周期风险。市场经济的运行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经济的繁荣和衰退交替出现,这种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变化,使制造业的经营风险加大。一次周期的谷底或峰顶可能仅仅持续几周,也可能持续数月。如2008年第四季度,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IT行业恐慌情绪,OEM(原始设备制造商)企业下游的采购伙伴下单谨慎,其上游也因此大幅减产,由于先前上游过度减产,从而直接导致了2009年1月份全球PC产业上游零部件缺货,最终的后果就是无法实现企业JIT采购与交货。


政策因素。当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时,往往会对制造业的资金筹集、投资及其他经营管理活动产生极大影响,使制造业的经营风险增加。在监管内容方面,在某些特定的经济区域内,对特殊区域间货物的监管中,受当地政策及关务限制,第三方物流业、制造企业物流自身发展有限。如核心关键器件大部分需要进口,进口物料可否实现零库存,进口报关成为最关键性的问题,从香港收货、仓储、进口报关到从香港运输至内地,在这一物流环节中,缩短交货时间的最大瓶颈在通关速度上。


距离风险。制造企业在选择协力厂商时,对交货时间要求严格,而距离往往是考虑的首要因素。JIT采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求交货准时,这是实施精确生产的前提条件。交货准时取决于协力厂商的生产实力和运输条件,作为协力厂商来说,一方面要保证产品质量,以及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为提高交货准时性,供应物流问题不可忽视,它决定了准时交货的可能性,而运输距离则成为了关键,较远的地理位置,对运输和及时供应不利,一旦出现退料或者换料,就有可能因距离较远而导致生产断线。


内生风险


内生风险产生于道德风险、交货延迟风险和信息传递风险。


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指JIT合约的供货方不诚信,向采购方隐瞒真实情况或提供虚假信息,从中牟取暴利,导致供应危机,甚至生产断线。如协力厂商由于自身生产能力上的局限或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择手段,以次充好,所提供的物资达不到采购合同的要求,不备安全库存等,给JIT交货带来风险。


交货延迟风险。为了提高制造的柔性、减少库存和获得满意的交货,企业生产强调集成、效率,倘若协力厂商在JIT配送上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整个制造企业生产过程的停顿。企业实施JIT采购,往往不备有库存,采购的物料从收货到上线生产周期很短,生产交货期便显得特别重要,倘若这类协力厂商的交货时效性不高,则极易出现延迟交货或误点现象。


信息传递风险。实现JIT采购和JIT配送,离不开高效运作的物流信息系统,这就需要“链”上各成员企业采取联合计划,实现信息流与共享。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导致在订单处理、生产备货、出货与入货等交易过程中可能出现衔接失误,这些衔接失误都可能导致JIT物流不畅通而产生风险。信息扭曲直接导致上下游企业之间沟通不畅,对产品的生产以及客户的需求在理解上出现分歧,导致“牛鞭效应”,产生过量库存。